3座小桥、10个景观码头......海淀南长河畔这条路上新了!
↓↓↓
两场馆间现“小桥流水人家”景观
从地铁国家图书馆站东南口出站,几步之遥,就到了五塔寺路。别看小路不起眼,全长只有870余米,路边流淌的大运河南长河却是京城水系游船的必经之路。长河游船经动物园、紫竹院,直达颐和园,在清乾隆年间被开辟为皇家避暑御用河道,慈禧太后曾多次乘船由此经过。“长河观柳”更是京城一大景观。如今,被夹在首都体育馆及首都滑冰馆这两处冬奥场馆之间的五塔寺路,又因2022年北京冬奥会而受关注。
改造后
南长河上将建造三座小桥
两岸修建10个景观码头
其中4处码头探出河岸
形成河上观景平台
值得一提的是,河岸两侧还可以展现“龙吐水”景观。排水口被特别设计成龙头的样子,雨量大时,过滤净化后的雨水就会通过龙头涌出。
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过去一下雨,五塔寺路面上的雨水会直排入河。在此次环境整治过程中,河道内建设约900立方米净水设施净化雨水,雨水经过生态净化才会被重新排入河道内。”
开放式绿道尽显沿途好风光
近场馆区域适当增加腊梅、梅花的种植,将花期提前,烘托冬奥环境氛围。首都滑冰馆东侧以“长河观柳”为主题,突出展示柳树、桃花等春季景观。
考虑南长河沿线景观风貌特色相呼应,首都滑冰馆东侧以突出春季观赏季相的植物为主,结合现状保留苗木,点缀补充中、下层春季观花植物,打造长河沿岸桃柳相映的景观风貌。
有意思的是,结合冬奥季节特点,路侧会选取历史上北方冬季常见的游乐及交通工具“冰床”,进行文化展示。包括“冰床”造型座椅小品和白色“冰面”地面铺装,展现地域传统冰雪文化。
造型旁设置文化解说,“寒冬冰冻以木作床,镶钢条,一人在前引绳,可坐三四人,行冰如飞”,以乾隆《万寿图》长河段冬季冰床为蓝本截取,古籍摘引清《帝京岁时记胜》,说的就是古时人们乘坐冰床在冰面滑行的场景。
道路拓宽 告别“人车混行”
眼见长河变化
那您了解它的历史吗?
小编来科普
↓↓↓
回顾历史
北京长河起源自西山山麓,通过昆明湖至海淀麦庄桥,折向东南,至西直门高粱闸并自此汇入德胜门水关,进入积水潭,全长30余里。
金代,修人工渠导玉泉诸水开凿南长河向东南流注高梁河,该人工渠即长河前身。元代称“玉河”。元郭守敬引玉泉山水入瓮山泊,向南流出经长春桥、麦钟桥、高粱桥,注入西直门护城河入都城内。以瓮山泊为界,上溯到玉泉山称北长河,瓮山泊至高粱桥段称南长河。清代,乾隆十六年对河道进行疏浚。
明清两代皇帝出游西郊园林行宫,乘车、轿出西直门,换舟靠纤夫逆水至颐和园。
那时河道两岸种植了大片的桃树,柳树,每到春夏之季,两岸柳绿桃红美不胜收,留下“天坛看松,长河观柳”的佳话。建国后九十年代,长河进行治理实现通航。
可以说
长河是一条集
历史文化、人文易观、自然风貌
于一体的古老河道
一条以河为脉
以绿为带、古意盎然、
冰雪元素点缀其间的
景观路将“焕新”迎冬奥
推荐 · 阅读
·北京公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名单,包括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等20家单位